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邁向數位優先,預計數位轉型及相關技術支出的成長速度將是整體IT的2倍。爲了從這些投資中獲得最大價值,企業必須學習如何在新的宏觀/微觀經濟和技術潮流中定位組織的位置。IDC臺灣總經理江芳韻認爲:「儘管數位優先經濟發展態勢明確,但未來三年的經濟和商業前景仍處高度不穩定。企業必須有能力因應三大變化,包含不斷變化的技術,社會和環境對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的需求,以及系統性的產業變革,從中建立適應和業務加速的能力,纔有機會隨着數位化轉型曲線加速而成長。」
IDC預計2022年臺灣資訊與電信市場將受到下列十大趨勢影響:(1)新世代人工智慧將朝Omnipresent AI發展。IDC預測臺灣企業在人工智慧技術的預算支出將從2021年的2.87億美元成長到2022年的3.65億美元,成長率高達27%。其中,金融服務跟零售流通的人工智慧預算佔比超過臺灣總體的60%。(2)節能與永續將驅動新一波雲市場發展。IDC調查顯示全球超過八成的企業認爲大型公有云的資料中心更具永續規劃營運的優勢,預期在各國政府永續政策的推動下,此將促動新一波雲市場發展,以協助企業在佈署雲的同時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3)數據主權戰略興起(Digital Sovereignty),IDC預測到2024年,全球將有50%的企業將應用程序部署在容器化的多雲環境。(4)分散式完整性模型(Distributed Integrity Model)實現以應用爲核心的資安防護,IDC預估在2023年將有55%的企業把一半的資安預算放在跨技術/生態平臺上,以實現完整的資安防護。(5)羣體智慧(Swarm Intelligence)發展可期。IDC預估到2024年,50%的結構化可重複性的事務,將可實現全面自動化。並且在未來10年內,達到人類僅需在旁監督,不用直接下指令,機器便能自行進行動作,並決定事務執行方式的產業運作目標。(6)互操作性將是未來工作發展關鍵。IDC預估到2025年,將會看到90%的新商用建築及辦公環境部署智慧與連結技術,以做爲未來達成靈活的辦公環境以及未來辦公環境的高度互操作性的基礎。(7)從擴增實境到擴增人性 (Augmented Humanity)。IDC預期隨着技術的成熟,更多腦機介面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s)、情感計算 (Affective Computing) 及植入式微型裝置 (Implantables) 技術將逐步展開應用,帶動醫療、運輸及製造等產業的發展。(8)混合(Hybrid)用戶需求催生數位生態體系,新興產業應運而生。IDC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有兩成的數位產值將來自於這些新興的數位產業。(9) Metaverse部分產業應用正起步,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可以跟真實世界精準且無縫串連的虛實整合場域,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多個關鍵技術交互操作應用,預估至少要5到10年的時間才能真正開始落實相關應用。(10)零信任架構驅動列印產業轉型。IDC預估,2022年全球將有50%的企業將零信任安全架構導入列印設備,此將成爲列印產業在轉型上重要的投資與發展方向。